生片頭的用途


黑白底片沖洗由於藥水和底片系統複雜,在N多個藥水種類、稀釋比例和搭配底片的排列組合下,為了維持品質最好的方式還是自己沖洗。而在例行沖洗的過程,我個人或多或少,會將一部分沖洗前的廢片頭留下。上面這些黑白底片的片頭,都是我從一次次沖片過程中攢下來的。在135膠捲進沖片罐前為了卷片順利,通常我們會將已曝光最前端這一小段剪下當垃圾扔去。

而這些片頭,早在底片裝入相機前就已經曝光,所以扔掉也不為過。我都叫這些沒有經過藥水的片頭叫做生片頭。至於已經經過藥水處理的片頭,我就當它們都熟了。熟了的廢片可以用來抽取不小心捲入片殼的底片,彩色的正片廢片頭堆疊也可以改作看日蝕的工具,這些都是大家比較熟知的廢物利用功能。

那麼,這些未經顯影處理的片頭又有什麼用呢?至少有以下幾項妙用我會用到它:

測試定影藥水效力:

這裡主要是針對長期重複回收使用的定影液。當我想要確定影液是否已經失效或快要失效時。我就會扔一小段進去觀察片基變成通透所需要的時間。如果片基上的感光乳劑已經不會被定影液溶去變成通透,或很慢才變,就可以換新的定影藥水了。這總比幾捲底片沖完,最後從沖片罐拉出來才發現定影不足,屆時一陣手忙腳亂來得好。


測顯影時間:

以下是約莫幾年前在網路上看到網傳的一種顯影時間測試法。當下雖然覺得有一些科學根據,但是由於多年前在當學生時所學得的測試方式更為費工與複雜,因此下覺得這種片頭測試法有那麼點土炮。不過在幾次實際操作後覺得以廢片頭測顯影時間還是有些許道理的,也有相當的參考價值,特別適用在以下幾種時機:

  • 量少,來路或效期不明的黑白底片:量少到用一整卷去畫曲線測試沒有意義,或是根本沒有人測試過的空照底片之類
  • 不知顯影藥水是否已失效:失效就測不出結果
  • 特殊的顯影藥水配方:如我個人常用的史密斯顯影法(新舊顯影藥水混加),或是冷門到massive chart都沒收錄測試數據的藥水
  • 強烈懷疑底片包裝上所提供的顯影時間:如中國大陸製底片常寫的顯影8-12分鐘,或是用來測試求證一下任何地方取得的數據是否偏差過度
  • 交叉沖洗拿彩色底片冲黑白時取得顯影參考數據,理論上可行,但我個人迄今沒嘗試(很少拍彩色底片,所以沒機會,即使拍彩色底片這樣做個人覺得有點浪費)。

測試的方式簡單如下:(顯影主劑採菲尼酮 Phenidone 配方不適用)

  1. 先準備約莫同沖洗條件稀釋比例溫度的顯影液(如:1比1稀釋溫度20度),然後將片頭的一端投入浸泡藥水約1-2分鐘,另一端不讓接觸到藥水。
  2. 期間約莫比照沖片的搖晃頻率,浸泡藥水部分藥膜面會逐漸變黑。
  3. 然後再將另一端整個一起浸入藥水,開始計時。期間比照沖片的搖晃頻率。
  4. 當藥膜面的黑度兩者相同時停止計時。
  5. 上述時間 X2 即為顯影參考時間。

當然,這裡測試用的片頭必須是即將沖洗底片前面所剪下的。如隨便找一段不知哪來的底片頭可是沒有效的哦。


以上就是我自行在黑白沖洗的時候的兩種生片頭用法。不知您是否有其他廢物利用的方式與用途呢?如果有歡迎分享給我或是在下方給我個回應。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