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回看30年前台灣的國語流行音樂,在華語樂壇是瑰寶般的存在。然而當年我並非是本土流行音樂的關注者。簡單地說,因為在學業上不得不注重英語學習的緣故,打開廣播電台幾乎就是 ICRT,余光《閃亮的節奏》以及賴世雄《大家說英語》三件套。因此幾乎養成只聽西洋流行歌曲的習慣,確切地說,是美國流行歌曲。若按照當今某些人針對黑悟空的評價邏輯,那我也算是盎格魯文化入侵的嚴重受害者了。
然而雖然自己華語樂手歌手認識有限,身邊還是有大批國台語流行音樂的愛好者存在。在那個注重歌詞修辭的年代也有不少有趣的事,比如在路邊看見懵懂無知的少女,在高唱張清芳的《激情過後》,類似這樣的場面時常發生。
因緣際會遇上了這場2024年南投茶博的演唱會,有殷正洋、潘越雲、方季惟和辛曉琪……等等。這些都是我學生時期的流行音樂重要歌手了。除了讓人感嘆時光飛逝,雖然我也不屬於粉絲,倒也很開心歌手們依然有龐大的舞台。




特別是辛曉琪的《領悟》和《味道》紅的時候正在唸大學吧,有趣的是印象中有幾個在KTV裡特別愛唱《領悟》和《味道》的,反而都是因為感情不專造成別人人生重大領悟的呢。而在演唱會快要結束時,辛曉琪也將兩首名曲再次詮釋。這回《領悟》是清唱臨時特別版。由於原本沒有打算錄影,來不及調整手裡器材的拍攝模式和各種曝光設定,因此沒有取得適合的畫面,就打碼讓大家聽聲音就好。
特別問了一下AI 關於這首歌的看法:
辛曉琪的《領悟》這首歌在展現了以下幾個特色:
- 情感細膩:辛曉琪深刻地體現了歌曲的情感內涵,讓人感受到其中的苦澀與思念。
- 音色柔和:她的嗓音柔和而富有穿透力,能夠輕易打動聽眾的心靈。
- 技巧運用:她巧妙地運用了音量的變化與抖音技術,增強了表演的張力和情感深度。
- 詮釋真摯:辛曉琪對歌詞的理解讓她的清唱更具故事感,聽眾似乎能夠透過她的表演感受到歌詞背後的故事。
總的來說,辛曉琪在《領悟》的演唱中,不僅展現了她卓越的音樂才能,也讓聽眾感受到深刻的情感共鳴。
真是聽 AI一席話,如聽一席話。還是不如只聽音樂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