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人的自我修養與綠電自由


前言

“用愛發電”這句經典口號猶言在耳,但是到目前愛能轉換成電能的方式還沒人探索出來也還沒得諾貝爾獎,這篇文章主要是筆記下這段時間自己攝影需求上的電源來源的變化。由於工作室座標長年日照良好,使用的電源也不是什麼新發明就是光電的太陽能。已經長年在使用移動太陽能的露營族群來說,這篇可能沒有甚麼參考價值,可以略過。

對於當今的每個人來說,使用智慧型手機就意味著每天有充電的需求。而對於攝影人來說,當今各種器材和配件充電的需求更廣。充電不但不省心還是天天都會遇到的課題,原本我也是和多數人一樣習慣使用市電解決一切。直到去年突然有個想要在外拍的時候能在戶外也有行動電源之外的電源補充的想法,於是試了兩塊不同大小功率的便攜太陽能板。在事前缺乏做功課的狀況下竟然誤打誤撞地成為主要器材供電來源。這半年所有的器材電力都是靠右邊這100W 18V的板子。


充電需求

先說明一下我個人在使用的攝影器材的電池種類,除了常見跟手機同規格的USB 5V 衍生相關規格之外,還包括:

  • 鎳氫(Ni-Mh)電池,1.2V 主要是使用AA 和AAA
  • 鎳鋅(Ni-Zn)電池,1.6V 主要是使用AA 和AAA
  • 磷酸鐵鋰(Lifepo4)電池,3.2V 主要是使用AA 和AAA還有 CR123和CR2
  • 相機三元鋰電池,7.2-7.4V ,各相機廠牌的機身電池

雖然看起來品項複雜,但是就充電來說,這些電池就幾種主要充電方式:

  • 交流市電充電器:110V ~220V
  • 同手機的USB 接口的 5V 以及衍生快充規格
  • 車充,直流12V 或24V

只要太陽能板能夠接上這三種充電方式的其中一種,在日照充足的前提下充電就沒有問題。然而有露營的朋友都會知道板子直充可能會有各種因為天氣變化的隱患,而且無法儲蓄電能後續使用,因此通常還會備上電瓶或是大規格移動電源穩壓兼儲能。


儲能行動電源

我的這塊100W 板子後方的穩壓模組是 5V快充手機,還有18V的直流 DC 5.5*2.1 接口規格,一開始我也是拿來直充電池,直到幾天後突然想到8年前曾經為了怕在咖啡店工作搶不到插座,又為延長筆電使用時間買了可調變壓和可換電池的小型行動電源。這顆輸出3.8V-21V的電源盒便宜不貴,採用三並三串18650電池的行動電源,充電口正巧也是DC 5.5*2.1 接口,充電的電壓剛好是16-21V,可以直接拿來連結太陽能板儲蓄電能,USB輸出口的5V 3A 的輸出也拉的動任何需要USB口的充電器。只要裝入的電池選擇得當,算是相當實用,也是誤打誤撞的結果。

有了這個額外蓄電的方式,在太陽下山以後依舊可以透過這顆71Wh的電源給各種電池充電。而如果太陽還在的時候電已充飽,也可以透過更換電芯的方式蓄更多電。


充相機機身鋰電

再來就是充電的圖例了。這是另一個誤打誤撞。幾年前買副廠地三方相機電池充電器的時候誤買了AC/ DC雙用,也就是相容於車充電壓的寬壓版本,DC 12V-24V 和AC 110-220V雙用。另一個碰巧是剛好我的其他不同的相機充電器電池座可以拆下相容組裝。於是有了以下各種運用場景:

當然,如果沒有車充規格的電池充電器,也可以考慮選用USB TypeC 或Micro USB 口的第三方相機電池充電器充電,不過個人覺得這種接口的充電器充電速度好像慢一點。好處是可以共用所有手機的充電資源,是旅行減輕負擔的好朋友。


充各類圓柱型電池(三元鋰、鐵鋰、鎳氫……等等)

在日照充足的時候板子也是直接帶的動使用USB口的電池充電器的,不過如果是有雲的時候可能發電不穩,透過行動電源帶充電器會更穩定。這裡左邊展示的是多功能 Liitokala充電器可充3.7V鋰電與1.2V鎳氫,右邊的是充小型磷酸鐵鋰 Lifepo4 的3.2V電池。右邊那個小的白色充電器原本是充CR123的,是一時手裡沒有AA和AAA規格的磷酸鐵鋰充電器所以我自己土砲改裝的,雖然已經使用多次也沒有異常,但還是不建議模仿。


其他充電方式測試

除了上述幾種需求,我還測試了使用變壓模組(逆變模塊)增壓的充電方法。都可以完好充電。使用增壓12V的模組帶 18650電池充電(建議上保護板),以及使用變壓到交流電的方式帶市電充電器。但是後者個人覺得能耗應該不划算,也就玩玩而已。增壓到交流電的模組我個人主要是拿來點亮房間裡的LED小夜燈使用。


小結

如果您問我說,這樣能省多少電節能減碳嗎?使用綠電拍照以後,作品就成為綠色作品了嗎?我個人覺得這都不重要,我也不想自稱綠色攝影師。這樣的充電改變除非遇到戰爭或是地球災難發電系統一夕崩潰,可能對許多人沒有任何意義,但有人說充電是男人的快樂,您覺得是嗎?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